當前,我國農資行業殺菌劑已經毫無疑問地進入了“呼吸抑制劑時代”。從21世紀初的醚菌酯、嘧菌酯,再到2005年涌入中國市場的吡唑醚菌酯,一直到目前風靡高端殺菌劑市場的氟唑菌酰胺、氟吡菌酰胺、吡唑萘菌胺等酰胺類殺菌劑,“呼吸抑制劑”是近15年來我國殺菌劑市場不變的主題,同時此類殺菌劑所占市場份額比重也將越來越高。不說遙遠的將來,就在當下,“呼吸抑制劑”中的集大成者——吡唑醚菌酯,在中國農資市場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旋風。
吡唑醚菌酯系巴斯夫開發的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。由于該化合物優異的殺菌防治譜,尤其因具有調節作物生長,促進植物健康的差異化特點,在國內市場取得較為良好的市場反響。據不完全統計,2015年,巴斯夫凱潤與百泰在國內銷量各約2億元人民幣左右,所占市場份額巨大。隨著該化合物專利的過期(2015年6月21日過期),國內廠家紛紛涌入,卷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漩渦。截止目前,吡唑醚菌酯登記有效期內原藥廠家已增至26個,制劑登記證件28個(不含分裝證),其中,單劑、混劑登記證件各占14個。另外,吡唑醚菌酯相關有效期內的田間藥效試驗證數量約695個,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,草甘膦和草銨膦相關有效期內的田間藥效試驗證數量分別為501和369個。可見,目前在國內,吡唑醚菌酯的熱度一點也不比草甘膦、草銨膦低,在不遠的未來,必將有大批吡唑醚菌酯相關產品涌入市場。
有關吡唑醚菌酯的藥效表現,在此僅以水稻為例(因該化合物對魚高毒,且從未經農業部于水稻登記,試驗數據僅供研究交流參考,請勿作為實際推廣依據。)
有關水稻紋枯病,吡唑醚菌酯針對水稻紋枯病病斑治療效果相對較差,而對于其預防效果較為突出。畝用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4克情況下,藥后5天仍有繼續擴展現象,說明吡唑醚菌酯對于水稻紋枯病治療效果相對較差。但在無病條件下施藥,畝用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4克、噻呋酰胺畝用4.8克的情況下(2012年江蘇宜興),藥后14天相對防效分別為53.66%和59.36%(二者無統計學差異)。表明吡唑醚菌酯對于水稻紋枯病具有較為良好的預防效果,且具有不低于14天的持效期。
針對爆發性水稻稻瘟病葉瘟具有良好的壓低病級作用,具體表現為:可顯著減少田間新生病斑數量。2015年7月下旬,江蘇連云港贛榆縣葉瘟大爆發,水稻處于分蘗末至拔節期,畝用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9克,藥后6天,田間倒1倒2葉葉瘟新病斑數量由藥前的21個/50株迅速降至4個/50株,相對于對照區藥前19個/50株至6天后的28個/50株,新病斑數量得到了明顯的壓制。
有關吡唑醚菌酯安全性問題,目前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結論:
1、懸浮劑類產品相對乳油類產品安全
以香蕉為例,在香蕉幼苗期,平均氣溫30℃,濕度≥90%的情況下,采用25%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對葉片幼嫩部位具有藥害風險,具體表現為:出現褪綠灼燒斑,后期轉為黑褐色壞死斑。25%吡唑醚菌酯懸浮劑采用1500倍噴霧,所有重復均未出現不良反應。
?。ú捎?5%吡唑醚菌酯乳油稀釋1500倍噴霧藥后3天)
根據業內相關人士透露,250克/升吡唑醚菌酯乳油在香蕉幼果期,采用1250倍及以上濃度液噴霧使用會有藥害風險,具體表現為在蕉條落水點出現黑褐色壞死斑。市場反饋與筆者試驗數據基本吻合。
2、懸浮劑類產品高濃度下依然有藥害風險
同樣以香蕉為例,在25%懸浮劑、乳油均采用375倍稀釋濃度噴霧并保持上述生長條件情況下,各處理均表現較為嚴重的燒葉現象。
?。ú捎?5%吡唑醚菌酯乳油稀釋375倍藥后3天,葉柄處及葉片幼嫩部位呈現褐色壞死斑)
?。ú捎?5%吡唑醚菌酯懸浮劑稀釋375倍藥后3天,葉片幼嫩部位呈現褪綠斑)
由上述安全性結果可知,吡唑醚菌酯懸浮劑類產品在安全性方面占有較大優勢,但也應謹慎推廣。尤其在作物幼苗苗圃期,作物生長旺盛且高溫高濕條件,吡唑醚菌酯使用濃度過高會有一定藥害風險。
總而言之,吡唑醚菌酯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。與其過多的糾結我到底該不該下手,糾結于劑型、穩定性,不如把精力放到對這個產品的更多認識與挖掘上。